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并網容量達33.65GW,同比增長154.8%。至此,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達425.89GW,超越水電裝機量的415.46GW,躍升成為全國第二大電源。
光伏企業的數據也非常亮眼。77家光伏板塊上市公司發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這些企業總計營收較上年增加近4900億元,達到1.26萬億元。其中,25家公司營收超過百億元,19家公司扣非凈利潤超過10億元,12家公司在期內實現營收倍數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不難預期,如果沒有意外情況,2023年應當又是一個光伏裝機大年。面對高景氣的市場狀況和一季度的火爆開局,幾乎所有產業鏈中的企業都在年報中全力向投資者陳述行業未來發展存在巨大機遇。一種“時不我待”的研判,貫穿了產業鏈的上下游。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目前整個光伏產業看似前景喜人,但其中也有一些隱憂。2022年光伏產業成績單中,貢獻分數最多的是硅料企業。這些企業在其年報中,大都把業績高增長歸功于報告期內多晶硅等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去年我國多晶硅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使得多晶硅價格整體呈上揚走勢,并屢創歷史新高。但是,這種依靠產能結構性短缺帶來的收益并不能持續太久。
而事實上,我國光伏產業一直存在結構性問題。2008年,受國家扶持政策影響,我國光伏產業進入一輪擴張期,但從2011年開始,行業出現規模性產能過剩,到2016年,市場明顯供過于求,產能嚴重過剩,不少企業因承受不了壓力而破產。目前來看,似乎也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硅料“四巨頭”中,通威股份規劃在2024—2026年實現高純晶硅產能規模80萬噸~100萬噸;大全能源目前正在進行擴產建設,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司產能將達到30萬噸;特變電工、協鑫科技也都規劃在今年實現20萬噸~30萬噸產能落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度,國內多晶硅產量為81.1萬噸。未來幾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將猛增數倍。
不只硅料,整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都處于產能快速擴張之中。有研究機構預測,2023年年底,我國光伏產業整體產能將超過800GW,而這一年國內實際新增裝機量預計為95GW~120GW。顯然,未來幾年,我國光伏產能一直處于“富裕”狀態,光伏制造端已經提前透支了數年的市場需求。
目前的產能過剩,實質上是結構性過剩,即中低端產能過剩,而先進產能(如N型硅料、大尺寸硅片、電池片等產能)卻面臨不足。這種情況會導致一些負面問題,如行業出現階段性供需錯配、部分供應鏈價格劇烈震蕩等,個別環節還會出現囤積居奇現象,有的地方會出現割裂市場、區域封閉等問題。
這些隱憂將會對我國光伏行業長期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必須想辦法從根源上解決。這就要求各部門和地方科學規劃和管理光伏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全國光伏市場建設。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規范和標準引領,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特點合理引導上下游建設擴張節奏,優化產業區域布局,避免產業趨同、惡性競爭和市場壟斷。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引導各類資本根據雙碳目標合理參與光伏產業。
加強系統對接,深化全鏈合作,對于整個光伏行業發展而言極為重要。各部門和地方要有效利用國內光伏大市場,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對接交流,統籌推進光伏存量項目建設,加強多晶硅等新增項目儲備,根據下游需求穩妥加快產能釋放和有序擴產。鼓勵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通過戰略聯盟、簽訂長單等方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以資本、技術、品牌為基礎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產業提質、降本、增效。
總體來看,我國光伏行業潛力巨大,前景光明,但也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通過政策調整和行業自律等措施來解決隱憂問題,確保行業健康發展。
轉自:中國質量報